成语“生吞活剥”源自《左传》中的一则故事。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。
当时,楚国的国君是楚庄王。他喜欢吃人肉,每次有人犯罪被抓捕后,他都会亲自下令将其处死并将尸体煮熟食用。这让楚国臣民都非常恐惧,有些人甚至不敢出门。
有一天,楚国的宰相名叫子胥,他非常反感楚庄王的行为,认为吃人肉是不道德的行为。于是,他想出了一个计策,希望能让楚庄王改变自己的行为。
子胥假装犯罪,被楚庄王抓捕后,被带到了厨房准备煮熟。在厨房里,子胥故意问厨师:“你们在煮我的肉之前,有没有给我喂饱?”
厨师回答:“没有。”
子胥又问:“那你们有没有先让我活着再杀?”
厨师又回答:“没有。”
子胥听后非常生气,大声喊道:“这不是生吞活剥吗?你们这些人太残忍了!”
这时,楚庄王听到了子胥的喊声,赶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。子胥趁机劝说楚庄王不要再吃人肉,因为这会引起众怒,而且这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。楚庄王听了子胥的话,感到非常惭愧,从此不再吃人肉。
这个故事传承了几千年,成为了现在广为流传的成语“生吞活剥”。它的意思是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就直接吃下去,或者是对人的残忍行为。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一个历史事件,反映了当时楚国君臣的道德水平以及对于人类尊严的认识。